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末位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内涵、意义、实施难点与对策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末位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内涵、意义、实施难点与对策
入库时间:2025-10-09|字体:| 下载收藏 语音播报
  来源:国资数据中心
一、制度内涵

末位调整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对年度评估排名末等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职级或薪酬等方面的调整,具体方式包括调岗、降级、待岗等。该机制侧重“调整”而非“淘汰”,旨在通过动态优化实现人岗匹配,激发组织活力。不胜任退出是指对经过培训或岗位调整后仍无法达到任职要求的管理人员,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调整至非管理岗位。实施中须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确保程序合规、证据充分。末位淘汰直接裁退绩效末位员工,而末位调整更强调适配与发展;退出机制则须综合绩效事实与法定程序,防范法律风险。

二、实施意义

1.打破“铁饭碗”现象,扭转“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传统管理模式,推动国有企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动态流动将资源聚焦于核心岗位与关键人才,提升全 ……
继续阅读(剩余:69.11%)
请登录后识别阅读权限!

扫码在手机上打开本文
DN:N04193420251009N
© 2003-2025 国资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有    网安备51019002001697号